从消费端来看,9月份的消费是逐渐好转的,天气提振猪肉需求,而且开学季导致集中消费恢复,加之双节备货的支撑,9月份需求端对猪价的有支撑。但养殖户也要知道现在需求但的提振力度不大,需求旺季应该在四季度。
从供应端来看,断档期已经结束,9月份的生猪供应较为充足,中下旬或还有集中出栏的风险。不过环保的影响之下,中小猪场的供应能力下降,散养大量的退市,所以供应不会出现骤增的情况。
但是养殖户也要注意,现在屠宰企业的提价意愿不高,压栏情绪浓厚,同时我们更要警惕双节期间的行情,一般屠宰企业的备货都会在节前,所以可能跳不出节前涨价、节后跌价的套路,大家应该抓住屠宰高峰期的行情。
长期来看 进口猪肉处于一个上升的趋势之中
从海关数据中可知7月份进口猪肉数量在创新低,下降幅度超过50%。这对于国内猪市而言是一个好消息,毕竟进口猪肉冲击性减小了,猪价的压力也就小了一点。但是也有养殖户也表示,其实也高兴不起来。此次进口猪肉减少是因为国内肉价下跌、供应增加所致,也就说进口猪肉虽然少了,但是国内的行情也不好,因此真正能够对抗进口猪肉的有效手段还是得提高效益、降低成本。
另外,业内认为虽然最近几个月进口猪肉数量出现下降,但是长期来看进口猪肉将处于一个上升的趋势之中。进口猪肉为何如此猖狂?因为我们的养猪业有短板——养殖效率和饲养水平低下,如果我们的养猪业生产效率高了,质量提升了,成本也下降了,那么进口猪肉将不足堪忧。
猪企的猪价“超预期”论或不适合“你的猪场”
现在很多猪企认为猪价有超预期表现的可能,但是希望养殖户能够理性看点,并且能够清楚自身在猪市中所处的位置、能力以及规避风险的能力。
首先规模猪场和大企业有着自身的优势。可以说如今的市场洗牌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实力雄厚的猪企和大猪场,而那些散户和一般的猪场已经退市或处于退市的边缘,这对于猪企而言是盈利和发展的机会。
其次,环保将提高养猪行业的准入门槛,散养的大量退市有利于规模企业的形成,拉长猪周期,促进行业健康发展。而且,规模企业在规模扩张的同时,成本优势得以保持并且提高,这样以来即便猪价不符合预期,他们也有规避风险的能力。但是一般养殖户很难具备成本优势和规模优势。
环保拆迁力度已足以影响猪价行情
席分析师冯永辉老师表示,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全国已因环保禁养拆迁猪场20多万家,拆迁涉及产能总量超过3000万头,占全国总产能的约5%左右,已足以影响猪价行情。
环保禁养、拆迁政策从南至北的蔓延开来,从以上的数据来看,这将对生猪养殖产能带来巨大的影响。而2017年12月底是最后期限,环保力度空前加大,那些没有如期整改或搬迁猪场将会交由公安机关处理。因此,整体产能的恢复进程依旧不快,不过对于2018年我们还是担忧的猪企的密集型出栏行为。
除此之外,我们还要认识到一点,那些环保达标的猪场,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就是粪污处理和综合利用,环保投入以及饲养模式调整。接下来猪场的经营情况不能超出土地和环境承载能力。
养殖户:不要过度看涨 9月份涨势已有削弱之势
从需求方面来看,开学季、中元节等消费需求已经过去,猪肉需求比较平稳,尽管屠宰企业还要备货双节,但是备货幅度不至于太大。而且从后半周的行情走势来看,屠宰企业的压价意向逐渐浓厚,生猪结算价也逐渐趋稳。
业内认为本轮涨势的目标价格是7.5元,随着猪价的持续上涨,已基本达到养殖户的预期水平,所以出栏积极性明显增加,市场猪源逐渐充足,屠宰企业采购难度下降。而且部分猪场担忧中下旬遭遇机集中出栏的风险,也纷纷逢高出栏。所以养殖户不要过度看涨,9月份供需相互制衡,目前涨势已有削弱之势。不过随着气温降低,市场对肥猪的需求增加,加之现在生猪出栏体重并未普遍很大,所以猪价的跌势空间有限。
业内:猪周期的下行趋势或将延续到2018年
从需求端来看,目前的猪肉需求并且出现实质性的提振,因为猪肉的真正旺季在12月份冬至节气前后开始,届时生猪价格也将启动上行趋势。所以说年底前猪价依旧有一定的上行空间。
另外,12月份是生猪环保的最后期限,拆迁力度加大,对猪价有一定的支撑。不过接下来供需两旺,猪价难以大幅上涨。而且从猪周期的运行规律来看,趋势性下跌是主流趋势,并且基本可以确定2018年上半年生猪价格下跌的走势。所以养殖户一定要理性调整存栏结构,适时逢高出栏、适度补栏,千万不要因为四季度需求旺季导致猪价反弹而盲目大肆扩产。同时,也要特别关注饲养管理和疫情防控工作,现在北方地区气温下降,昼夜温差大,警惕猪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