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要打乱孩子成长的“时间表”

2016-06-03 21:20:13   来源:不要打乱孩子成长的“时间表”

 教育孩子应该从何时开始?回答“小学时”,你已落伍太多。在很多家长看来,教育从胎教开始。

  步步先人一步,抢占先机,否则,就有“不进则退”的危机感。这样做对吗?

  250多年前卢梭所作《爱弥儿》中的话,对今天的家长仍有教益:“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。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,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,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,而且很快就会腐烂: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。”

 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钱志亮认为,要看到早教的价值,开发潜能,但不要迷信和盲从。

  “违背孩子成长规律的重负化教育倾向打着促进发展的旗号蒙骗家长、坑害儿童,而且愈演愈烈。”钱志亮指出,过早教育、过度教育表面上似乎丰富了给孩子的心理刺激,实际上却造成刺激剥夺的后果,属于揠苗助长。

  著名的“双生子爬台阶实验”也印证了这一观点。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让一对双胞胎练习爬台阶,其中一个孩子在48周大时开始练习,另一个则在53周大时开始,练习在他们满54周时结束。那么,哪个孩子爬得更好呢?结果出人意料:练习少的宝宝,爬得反而又快又好。为什么?格塞尔分析说,48周时练习为时尚早,孩子没做好准备,事倍功半;53周时练习,孩子做好了准备,所以能事半功倍。

  这个实验给我们的启示是: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,在孩子尚未成熟之前,要耐心等待,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内在“时间表”,试图通过训练加速孩子的发展。这就可以解释,为什么有的家长想快点让孩子学会走路,耐不住性子让孩子爬,直接放进学步车里“学走”,结果孩子学会走了却因过早走路压弯双腿,长大后容易步伐不稳、跌跌撞撞。

  “适时、适宜的早教可以引发、促进良性表达,过早、过度的早教只能延缓甚至阻碍,揠苗助长的结果不是促进生长而是折腾、损害生命!”钱志亮说。

 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杂志副主编弓立新则建议,什么年龄做什么年龄的事,比如幼儿期的孩子正处在“游戏期”,就应该遵循成长规律,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,而不是进行知识灌输。

  那么,不“超前教育”真的会“悔不当初”吗?其实大可以放宽心。有研究显示,“超前”的优势不可持续。美国某大学做过一个实验:把175个孩子分成两组,一组正常教养,另一组从3个月开始进行早教。他们发现,接受超前教育的孩子智商确实平均高出15点。然而,这种优势并没有一直保持下去,有些儿童上小学四年级后,就逐渐丧失了这种优势,而接受循序渐进教育的孩子通常都赶了上来。

  《爱弥儿》这样写:在人生的秩序中,童年有它的地位;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,把孩子看作孩子。愿家长不再“着急”,愿更多孩子“被看作孩子”!